麻疹病毒属副粘病毒科,为单股负链RNA病毒,与其它的副粘膜不同之处为无特殊的神经氨酸酶呈球形颗粒,麻疹病毒电镜下呈球形,直径约100-250nm,衣壳外有囊膜,囊膜有血凝素(HL),有溶血作用。 麻疹病毒有6种结构蛋白;在前驱期和出疹期内,可在鼻分泌物、血和尿中分离到麻疹病毒。在人胚胎或猴肾组织中培养5-10天时,细胞出现病理改变,可见多核巨细胞伴核内嗜酸性包涵体。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,抗原性稳定。此病毒低抗力不强,对干燥、日光、高温均敏感,紫外线、过氧乙酸、甲醛、乳酸和乙醚等对麻疹病毒均有杀灭作用,但在低温中能长期保存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
(一)前驱期 从发病到出疹约3~5日。主要症状有发热及上呼吸道卡他症状,一般发热低到中等度,亦有突发高热伴惊厥者。流鼻涕、刺激性干咳、眼结膜充血、流泪、畏光等日渐加重,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 精神不振、厌食、肺部可闻到干啰音。幼儿常有呕吐、腹泻,在软腭、硬腭弓可出现一过性红色细小内疹。在起病第2~3日可于双侧近臼齿颊粘膜处出现细砂样灰白色小点,绕以红晕,称麻疹粘膜斑为本病早期特征。粘膜斑可逐渐增多,互相融合,也可见于下唇内侧及牙龈粘膜,偶见于上腭,一般维持16~18小时,有时延至1~2日,大多于出疹后1~2日内消失。
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
(二)出疹期 起病约3~5日后,全身症状及上呼吸道症状加剧,体温可高达40℃,精神萎靡、嗜睡、厌食。首先于耳后发际出现皮疹,迅速发展到面颈部,一日内自上而下蔓延到胸、背、腹及四肢,约2~3日内遍及手心、足底,此时头面部皮疹已可开始隐退。皮疹约2~3mm大小,初呈淡红色,散在,后渐密集呈鲜红色,进而转为暗红色,疹间皮肤正常。出疹时全身淋巴结、肝、脾可肿大,肺部可闻干粗啰音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 (三)恢复期 皮疹出齐后按出疹顺序隐退,留有棕色色素斑,伴糠麸样脱屑,约存在2~3周。随皮疹隐退全身中毒症状减轻,热退,精神、食欲好转,咳嗽改善而痊愈。整个病程约10~14天。
潜伏期一般为10-12天(6-12),应血清被动免疫后,有的可延长至3周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 前驱期2-4天,表现为高热。眼结合膜有充血、怕光、流泪、流涕、咳嗽、喷嚏等卡他症状,并伴全身不适。发口香糖后2-3天可在第一臼对面两侧颊粘膜上,出现针尖大小,蓝白色或紫色小点,周围红晕,此即Kiplik斑初起仅数个,很快增多,且可融合,扩散至整个颊粘膜,以及唇内、牙龈等处,一般维持2-3天,在发疹后的第二天消退。
① 前驱期:主要表现为中度以下发热、咳嗽、流涕、畏光、流泪、结合膜充血,2~3天左右颊粘膜可见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,周边有毛细血管扩张的麻疹粘膜斑;
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
② 出疹期(病后3~4天):发热增高,从耳后发际开始出现直径为1~3mm大小的淡红色斑丘疹,逐渐蔓延至颈部、躯干,直至四肢。疹间皮肤正常,压之褪色,重者皮疹密集成暗红色,此期全身中毒症状加重,可出现惊厥、抽搐、谵妄、舌尖缘乳头红肿似猩红热样舌,体查浅表淋巴结及肝脾可肿大,重者肺部可闻湿罗音,胸片可见弥漫性肺部浸润小点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
③ 恢复期:出疹高峰后,发热渐退,病情缓解,皮疹依出疹先后顺疗隐退,留有棕褐色斑痕,1~2周消失,整个病程约10天。成人麻疹较小儿童、发热高、皮疹多,但并发肺炎者少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 2、轻型麻疹 多见于接受过疫苗免疫者。目前以轻型患者多见。发热低,上呼吸道症状轻,麻疹粘膜斑不明显,皮疹少,并发症少。 3、重型麻疹 病情重笃。高热、谵妄、抽搐者为中毒性麻疹;伴循环衰竭者为休克性麻疹;皮疹为出血性,压之不退色者为出血性麻疹。
流行病学 急性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,从潜伏期最后1-2天至出疹后5天内都具有传染性。患者的口、鼻、咽、眼的分泌物均含有病毒,并随飞沫排出体外,故呼吸道飞沫为主要传播途径。四季均有可发病,以冬春季最多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。病后有持久免疫力,,再次发病者极少。近年广泛采用减毒麻疹疫苗作预防注射,其发病率已显著下降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 麻疹病毒随飞沫进入被感染者的鼻咽和眼或直接被吸入气管、支气管,在局部的上皮细胞内繁殖,并经过淋巴管内的流动细胞到达局部淋巴结,继续繁殖并扩散到血流,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。病毒进入血中淋巴细胞后被送到全身的淋巴组织、肝、脾器官,在这些组织和器官广泛增殖后再次进入血流,导致第二次病毒血症,引起广泛病变,全身皮肤和粘膜的毛细管内皮细胞亦被麻疹病毒所感染。
婴儿可从胎盘得到母亲抗体,生后4-6月内有被动免疫力。以后逐渐消失,虽然绝大部分婴儿在9个月时血内的母亲抗体已测不出,但有些小儿仍可持续存在甚至长达15个月。会影响疫苗接种。易感母亲的婴儿对麻疹无免疫力,可在分娩前后得病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 当易感者吸人麻疹患者鼻咽部分泌物或含有病毒的飞沫后,麻疹病毒在局部粘膜短期繁殖,同时有少量病毒侵人血液。此后病毒在远处器官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复制活跃,大约在感染后第5~7天大量进入血液此即为临床前驱期。在此时期患儿全身组织如:呼吸道上皮细胞和淋巴组织内,均可找到病毒,并出现在鼻咽分泌物尿及血液等分泌物和体液中。此时传染性最强。皮疹出现后,病毒复制即减少,到感染后第16天,仅尿内病毒尚能持续数日。出疹后第2天,血清内抗体几乎100%阳性临床症状也开始明显改善。由于此时全身及局部免疫反应尚受抑制中,故部分病人常继发鼻窦炎中耳炎和支气管肺炎。10%的患儿脑脊液中淋巴细胞明显增多50%。在病情高峰时有脑电图改变,但仅0.1%有脑炎的症状和体征,其出现常在急性起病数天后。此时血清中抗体已增高且已找不到病毒,因此考虑为自身免疫性脑炎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
① 疹前期。约三天左右,发热怕风,鼻塞流涕,咳嗽喷嚏,眼睑红赤,泪水汪汪,倦怠思睡。发热第二天,口腔两侧颊黏膜近臼齿处可见麻疹黏膜斑(针尖大小白色疹点,周围黏膜充血),此斑为早期诊断麻疹的主要依据,小便短黄或大便稀溏,舌苔薄白或微黄,脉浮数。治宜辛凉透表、清宣肺卫,以宣毒发表汤为主方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 ② 出疹期。时间约三天,发热持续,起伏如潮,每潮一次,疹随外出,口渴引饮,目赤多眵,咳嗽加剧,烦躁或嗜睡,疹子先从耳后发际处出现,继则头面、颈部、胸腹、四肢,最后手心、足底、鼻准部都见疹点,疹色暗红,触之碍手,舌质红、舌苔黄,脉洪数。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,常用清解透表汤。
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
③ 疹回期。疹点出齐后,发热渐退,咳嗽好转,声音稍哑,疹点依次渐回,皮肤呈糠麸状脱屑,并有色素沉着,舌苔薄净,舌质红少津。治宜养阴益气,常用沙参麦冬汤为主方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 麻疹的逆证,最多见于出疹期。麻毒闭肺者,证见疹点不多或疹子早回,或密集色紫,高热不退,咳嗽气促,鼻翼煽动,口渴烦躁,舌质红而干,舌苔黄,脉滑数。治宜宣肺开闭、清热解毒,常用麻杏石甘汤为主方。热毒攻喉者,证见咽喉肿痛,声音嘶哑,咳嗽声如犬吠,舌质红、舌苔黄腻,脉数。治宜清热解毒、利咽消肿,常用清咽下痰汤、六神丸。邪陷心肝者,证见高热烦躁,神昏抽搐,皮肤疹点密集成片,遍及全身,舌质红绛,脉洪数。治宜平肝熄风、清营解毒,常用羚角钩藤汤为主方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 为使出疹期疹子透发顺利,可配合外治法,常用生麻黄、浮萍、芫荽子、西河柳加水煮沸后,加入适量黄酒,用毛巾蘸药液热敷头面或胸背。
(4) 患儿体力消耗大,但食欲差、纳食少,故应注意补充大量水分及多种维生素(Bl、B2、C、A及D),饮食宜清淡易消化。1次吃不多,则可少量多餐,勤喂水。 (5) 咳嗽重者可服棕色合剂、止咳糖浆等。痰粘或声嘶者应给雾化吸入,每日4—6次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 (6) 肠道症状重者,应加用胃蛋白酶合剂,每岁1毫升,每日2—3次或胰酶片,0.1一0.3克,每日2—3次,以助消化。每日腹泻超过5次者,可予小量收敛剂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 (7) 护理上要注意保持室内温暖、湿润、空气清新,光线不宜过强。定时通风换气时,应将患者安置在避开风口处。要注意眼、鼻、口的卫生,眼鼻分泌物多,勿使堆积,要用湿水或3%硼酸水勤洗,保持鼻腔通畅。遇有结膜炎,可点用0.25%氯霉素眼液。每次喂饭、药和水果后,要喂温白开水少许,并定时1日数次以生理盐水或3%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,预防口腔炎症、溃疡的发生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 (8) 没有合并细菌感染时,无需常规应用抗生素。
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
对麻疹病毒至今尚未发现特异的抗病毒药物,故治疗重点在加强护理,对症处理和防治并发症。 (一)护理及对症治疗 应卧床休息,单间隔离,居室空气新鲜,保持适当温度和湿度,衣被不宜过多,眼、鼻、口腔、皮肤保持清洁。饮食宜富营养易消化,并应多喂温开水。不可忌嘴,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 恢复期尚应加餐。高热时可给小剂量退热剂,咳剧时予以镇咳药等。体弱病重者可早期给丙种球蛋白肌注,少量多次输血或血浆。近年报告给麻疹病人补充维生素A,一次10万~20万IU口服,可减轻病情,使病死率下降。
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
(二)中医中药治疗 前驱期初热时,可用宣毒发表汤或升麻葛根汤加减,以辛凉透表,驱邪外出;外用透疹药(生麻黄、莞荽子、西河柳、紫浮萍各15克)放入布袋中煮沸后在床旁蒸薰,或稍凉后以药汁擦面部、四肢,以助出疹。出疹期宜清热解毒透疹,用清热透表汤,重病用三黄石膏汤或犀角地黄汤。虚弱肢冷者用人参败毒饮或补中益氯汤。恢复期宜养阴清热,可用消参麦冬汤或竹叶石膏汤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
五汁饮:甘蔗汁60毫升,荸荠汁30毫升,萝卜汁、梨汁各30毫升,西瓜汁60毫升隔水共 蒸熟,凉后代茶饮。每日1-2剂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 二皮饮:梨皮20克,西瓜皮30克,洗净切碎共煎,去渣入冰糖代茶饮,日1剂,连服5-7天。
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
恢复期:皮疹按出现的次序消退,皮屑脱落,皮肤留褐色斑迹,烧退,食欲渐增。 淮山百合粥:淮山、苡薏仁各20克,百合30克,粳米100克,洗净共煮,粥熟分3次服完 ,连服10天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 莲子冰糖羹:莲子、百合各30克,冰糖15克,莲子去心,与百合冰糖文火慢炖,待莲子 百合烂熟即可。日1剂,连服10天。随意服。
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
苦瓜
用方一:豆腐绿豆汤——清热解毒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 原料:绿豆30克,豆腐30克,冰糖适量。 制法:将绿豆淘洗干净,放入锅中,加水适量,浸泡一小时后煮烂,加入豆腐,再煮20分钟,调入冰糖,使之融化即可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 服法:佐餐食用(糖尿病人去糖)。 用方二:苦瓜豆腐汤——清热解毒,通利肠胃,亦可解酒毒 原料:苦瓜150克,瘦猪肉100克,豆腐400克,料酒、酱油、香油、精盐、味精、植物油各适量。
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
制法:将苦瓜切细条;瘦肉跺成末,加料酒、酱油、香油腌10分钟;豆腐切块。炒锅置火上, 加油烧热,下瘦猪肉末划散,加入苦瓜条翻炒数下,倒入沸水,推入豆腐块,用勺划碎,加酱油、精盐、味精,淋入香油即可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 服法:佐餐食用。 用方三:百合粥——润肺养肺 百合30克,大米100克,两样同煮成粥,可长期服用。 用方四:天门冬粥——养阴润肺
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
天门冬20克,大米100克,冰糖10克。先煎天门冬,去榨取汁,加入大米煮熟,加入冰糖即可服用(糖尿病人去糖)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
(1)阿魏0.2-0.4克,置于黑膏药中央,贴脐,1周取下。 (2)柑子叶30克,炒焦研末,以米醋敷脐部。用于麻疹后气喘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 (3)牵牛子15克、白矾30克、面粉少许,共研末醋调,敷于足底涌泉穴。 (4)生杏仁、生桃仁、生栀子各10克。上药共研末,用少量鸡蛋清调糊状,敷于胸部。用于麻疹出疹后出现面赤身热,烦渴谵语,疹色赤紫而暗的患儿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 5、其他自疗法 (1)熏洗法: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
① 鲜芫荽150克,煎汤,擦洗全身,并内服少许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
② 芫荽、浮萍、西河柳、生麻黄各15克,水煎,用所产生的蒸气,熏患儿的全身,等药液稍凉后,再用药液洗患儿。 (2)揉搓法:
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
① 向日葵盘3个,蒸熟取出,候温揉擦患儿胸背部。用于麻疹出疹后又突然隐没的患儿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
② 生葱3株,胡荽子3克,煎汤,入鸡蛋煮熟,乘蛋热揉搓患儿身上,蛋冷再煮再搓,连搓3-4遍,盖衣被取微汗,疹即透发。
1、托麻透发汤:葛根15g,白茅根15g,淡竹叶10g,紫草10g,升麻5g,薄荷3g,甘草5g。水煎服,每日1剂,分3次服。适用于麻疹初期。 2、荆芥透疹汤:荆芥10g,牛蒡子6g,蝉衣3g,连翘5g,桑叶5g,板蓝根6g,薄荷3g。水煎服,每日1剂,分3次服。适用于麻疹初期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 3、解毒透疹散:肉桂3g,附子3g,天麻6g,钩藤6g,僵蚕6g,土元6g,薄荷6g,雄黄1.5g,蟾蜍1个。共研细面,2岁小儿每服1.5~2g,日服3次。适用于麻疹早期或出疹期。 4、解毒透疹汤:蝉蜕3g,芥穗3g,紫草3g,桃仁3g,杏仁3g,浙贝母6g,花粉6g,连翘10g,银花10g,麦冬10g,芦根12g,薄荷2g。水煎服,每日1剂。适用于麻疹备期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 5、养阴解毒汤:元参6g,石斛5g,麦冬9g,紫花地丁5g,金银花5g,连翘5g,山栀1g,竹叶1g。水煎服,每日1剂。适用于麻疹恢复期。 6、熏洗:麻黄、浮萍、芫荽各15g,黄酒60g,加水适量煮沸,使水蒸气满布室内,再用毛巾沾药液热敷头面及胸背。用于麻疹透发不利者。[2]
(1) 管理好传染源:由于麻疹患者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,因此管理好患者对控制本病的播散具有重要意义。具体做法是: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
① 对处于传染期的麻疹患者应予隔离治疗,有条件者送传染病院,那里隔离严密。若无条件住院,对普通麻疹患儿在隔离治疗也行,最好不去医院就诊,由地段医生送医送药上门,指导护理。病儿不到人口密集场合去。末出过麻疹的小孩也不要到病儿家串门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
② 严格疫情报告制度:发现患者要及时级报告,填写传染病卡片,以便全面掌握疫情,采取措施,防止蔓延。 (2) 切断传播途径:如通风,患儿居住的房间(或住过的房间)、用过的衣物,经通风、日晒后,空气中的传染性颗粒即被稀释至可感染的浓度以下,且麻疹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又不很强,经此种处理后,传染性即不存在。至于接触过传染期患儿的人立即再去接触易感者时,也有携带病毒传播开来的危险,故应先更换外衣。洗手脸或在室外逗留20分钟,除去表面沾染的麻疹病毒后再去接触易感者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 (3) 保护易感人群:除半岁以内的婴儿和隐性感染者外,凡是没有出过麻疹的人,无论年纪大小,性别如何,均为易感者。保健站对这些人平时应有登记,做到心中有数,按计划进行疫苗接种,提高人群中麻疹免疫水平。—旦有流行,托幼机构应加强晨检或暂停接送,隔离检疫。对体弱多病及营养不良的儿童进行重点保护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
预防
麻疹的预防主要有:
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
① 加强体育锻炼,提高抗病能力。 ② 隔离患者。麻疹传染力强,在流行期间,医疗防疫部门应组织医务人员对患者定期进行家庭访视,做到“病人不出门,医药送上门”,直到出疹后5天。托儿所、幼儿园要设置临时隔离室对患者进行隔离。对接触者应进行隔离观察2~3周;如无症状,才能回班活动。麻疹患者停留过的房间应开门窗通风20~30分钟。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后应脱去外衣洗手,或在户外活动20分钟后再接近易感者。
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
③ 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(尤其是医院),少串门,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。 ④ 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,不挑剔食物,多喝开水。 ⑤ 自动免疫: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者均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。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,即使得病,病情也较轻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 ⑥ 被动免疫:在麻疹流行期间,对没有接种过疫苗的年幼、体弱易感者,在接触患者5天以内,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,可能免于患病或减轻病情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
有发热和急、慢性疾病者,应暂缓自动免疫;有过敏体质、活动性结核、恶性肿瘤、白血病及应用免疫抑制剂或放射治疗和先天性免疫缺陷者,不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;凡8周内接受过输血或血制品及被动免疫制剂,以及4周内接受其他病毒减毒活疫苗者均应推迟接种,以免影响效果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血清抗体都有上升,阳性率可达95%~98%,最早于12天血液中即可出现血凝抑制等抗体,1个月时达高峰,抗体效价在1∶16~1∶128。2~6个月后渐降,一般仍维持一定水平。部分接种者4~6年后可全部消失,故复种年龄可在4~6岁时。婴儿主动免疫覆盖率达到90%以上时,可形成无病区。
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
有些国家将麻疹疫苗与风疹疫苗,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同时接种,不影响其免疫效果。 (二)被动免疫 年幼体弱及患病者如接触麻疹病人,5天内进行被动免疫可免于发病,5~9天内进行则仅能减轻病情。可肌注丙种球蛋白(10%)0.2ml/kg,或胎盘球蛋白0.5~1.0ml/kg,或成人血浆20~30ml。被动免疫力仅能维持3~4周,3周后又接触麻疹患者需再注射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 (三)综合预防措施 发现麻疹病人应立即作疫情报告,并招待呼吸道隔离至疹后5天,有并发症者延至10天。凡接触患者的易感儿应检疫3周,并根据情况给予自动免疫或被动免疫,接受免疫制剂者,应延长检疫至4周。在麻疹流行期间,应大力宣传患者不出门,医药送上门,易感儿不患门,集体机构加强晨间检查,对可疑者应隔离观察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
病儿的衣服。被褥、玩具等在室外晒1~2小时就可达到消毒目的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 2.卧床休息至疹子消退、症状消失。为了使病儿休息好,应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。居室要安静、空气要新鲜湿润,经常要开窗通风,但要避免穿堂风,不要让冷风直接吹到病儿身上,要避免强烈光线刺激病儿的眼睛,窗户拉上窗帘,灯泡用灯罩罩住。给病儿穿衣盖被要适当,穿盖过多,捂得全身是汗,见风反而容易感冒着凉,而引起肺炎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 3.食物给以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。多喝水或热汤,这样不但有利于将身体内的毒素排出,利于退热,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,使皮疹容易发透。疹子消退,进入恢复期,及时添加营养丰富的食物。除生冷油腻的食物外,不需“忌口”。
6.注意观察病情,及早发现并发症。麻疹的并发症多而且比较严重。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、喉炎、心肌炎及脑炎等。 肺炎表现为咳嗽加重、气喘、呼吸困难、面色发绀。喉炎表现声音嘶哑、吸气性呼吸困难,甚至出现像狗叫声的哮吼性咳嗽。心肌炎表现为面色苍白、心慌气短。乏力多汗。脑炎表现为嗜睡或烦躁、头痛、剧烈呕吐甚至惊厥昏迷,如果发现上述表现,应立即请医生诊治,防止发生严重后果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
4、前期、出疹期体温在39.5摄氏度以上时可以用紫雪散、柴胡、清热解毒散等缓和的退热剂退热,把握热度不能降得过猛,以免剧烈的退热会使疹子发散不充分,头部可敷温湿毛巾,切忌酒精擦浴、冰袋降温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 5、口腔应保持湿润清洁,可用盐水漱口,每天重复几次。 6、一旦发现手心脚心有疹子出现,说明疹子已经出全,病人进入恢复期。 如果病人出现高热不退,呼吸急促,咳嗽加剧,鼻翼煽动,口周紫红,四肢冰凉,脉搏细弱,心率加快,皮疹引退或出疹不全,声音嘶哑,哮吼样咳嗽,嗜睡或惊厥等症状,说明病人有其他合并症,应立即送医院治疗,小儿的病情观察更应家长留心,防止延误病情治疗。
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
小儿麻疹注意事项 1.单纯出麻疹,孩子无其他并发症,一般没有危险,家长不要慌张,按医生嘱咐在家对病儿进行细致护理,可顺利恢复腔康。需要时家长可以请负责本地段的保健人员到家里来访视,指导治疗与护理。不要带孩子到处去看病,这样万一着凉,疹子出不透,就容易发生并发症。或再感染上其他疾病。同时也会把麻疹传染给别人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 2.急性期病儿有高热时,如按医生的吩咐吃少量退热药,或用温水给病儿擦浴等,都可以使体温下降,但必须注意,退热不要退得太快、太低,出汗过多,可能会造成病儿“虚脱”,或者疹子没有发透,役决就回去了。一般退至38℃左右就行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 3.自从小儿普遍采用麻疹疫苗预防接种以来,城市小儿麻疹发病明显减少,但在学龄期或青年期往往出现了较多病例,这就需要在适当的年龄阶段进行再免疫。
在民间,多认为竹笋为发物,在小儿出疹期间,借其大发之性,可以助麻疹透发。如《食物本草》云:“治小儿痘疹不出,煮粥食之,解毒。”《本草求真》还说:“竹笋,甘而微寒,清热除痰,痘疹血热毒盛,不起发者,笋尖煮汤及入药,俱佳。”叶橘泉教授也曾介绍:“小儿麻疹初起,发热口渴,小便不利;鲜竹笋同鲫鱼炖汤令小儿饮服,有促进速透早愈之功。”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
香菇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
又称香蕈。食医均认为香菇或蘑菇为“发风、动气”之物,但它有益胃气,托痘疹的作用,凡小儿麻疹透发不快,宜用香菇6~10克(或鲜蘑菇15~20克),鲜鲫鱼1条,清炖(少放盐)喝汤。江苏句容一带民间,通常单独运用蘑菇煮汤,能使麻疹早透发,早治愈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
荠菜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
根据广西和福建民间经验,治疗麻疹宜用荠菜煎汤服。如《福建民间草药》中介绍:“治小儿麻疹火盛:鲜荠菜50~100克,或干荠菜40~50克,同白茅根200~250克,水煎,代茶频饮。”另据《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资料选编》报道:“用于预防麻疹,荠菜1000克,加水1000毫升,浓煎成500毫升。每日1次,每次服100毫升。预防服用者150人,仅7人发病,而对照组130人中,有56人发病。”可见无论是用于预防或是治疗,小儿均宜食之。 医学百科网-MedBaike. com